銷售電話:021-5608 3055- 215
上  海   紅 旗 儀 表 有 限 公 司
ShangHaiHongqi Instument Co,Ltd
產品搜索
聯系方式
lxfs

聯系人:紅旗儀表上海銷售處

電 話:021-56083055 -188

傳 真:021-56083055 -126

郵 箱:zghq8@163.com

郵 編:200072

網 址:http://www.jmtfu.com

新聞詳情

膠州路火災4周年現場印象:我們從未忘記

膠州路火災4周年現場印象:我們從未忘記


2014年11月16日07:06    來源:東方網     手機看新聞

著火大樓已安上防護窗,樓體被刷成了水泥色

西西媽媽帶著第二個孩子來給西西與孩子外婆送花

申花球迷在大樓門口端端正正地放下一件申花球衣

2010年11月15日,膠州路一棟高層公寓大火造成58人死亡,震驚上海乃至全國。四年后,東方網記者再次來到事發大樓附近,這里早已恢復往日的平靜生活,而懷念卻或深或淺地埋進人們的心里。

記者在現場看到,著火大樓已安上防護窗,整棟樓體被刷成了水泥色,門禁森嚴,旁人無法進入。灰色大門兩邊的圍墻則被粉刷一新,左側圍墻上“消防安全”四個紅色大字十分醒目,右側圍墻上則是某油漆品牌的廣告,廣告語這樣寫道:“為你刷新生活。只需短短幾天,再現完美新居。”

然而對于這棟大樓曾經的住戶來說,想要刷新生活卻并不容易。

西西媽媽有了第二個孩子:疼痛過后,是堅強前行

“外婆,我來啦!”大樓前孩子的一聲喊,讓西西媽媽不禁熱淚滾滾。四年前,年僅十六個月的小西西和他的外婆在這場火災中遇難。由于西西爸爸艾克在申花球迷中人緣頗好,當年還引起球迷和媒體的不小關注。

現在,西西媽媽和丈夫有了他們的第二個寶寶。兒子三歲了,這是他第一次來膠州路。小朋友一直問媽媽:“為什么外婆不回我?為什么我們不能進(樓里)去呀?”西西媽媽沒有回答,緊緊抱住孩子坐在樓前的綠化帶邊:“想說什么就和外婆在這說吧,她和哥哥都聽得見。”她的眼睛全程幾乎沒有離開過孩子,低頭對記者說:“這孩子和原來那個長得很像呢。”

有了第二個孩子,西西媽媽才逐漸從巨大的悲傷中獲得到慰籍和希望。如今,西西的外公租住在外,身體還好,只是每次來周圍辦事都會繞開這棟樓。孩子爸爸今天正在忙著裝修新房的事情,沒能一同前來。“以前這一帶挺破舊的,這幾年改變真的很大。新房子一棟棟蓋起來,馬路也干凈好看了。四年了,很多家屬都不來了。”西西媽媽聽到傳言說,連這棟充滿回憶和傷痛的大樓,將來也可能改作商用,不復存在。但她的心里已不會再掀起太大波瀾,“不管怎樣,生活還要繼續過下去。”

申花球迷從未忘記:明年我們還會再來

東方網記者在現場還偶遇了另一群申花隊的球迷。這幾個還在讀中學的“95后”相識于百度貼吧的“上海申花吧”。前兩天,有人在吧里提起四年前的那場火災和小西西,便相約一同前來悼念。

領頭的小凌告訴記者,他和這幾個朋友四年前就看到過關于火災的新聞。只是當時年紀尚小,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,直到今天才第一次代表申花球迷前來悼念。他說,今后每年他和這些朋友都會再來這里,表達作為球迷也是市民的一份心意。小凌和朋友們還把現場照片上傳到了貼吧里,帖子很快被吧主置頂在頭條位置,球迷們紛紛留言“逝者安息”。

駐守在事發大樓旁的專職保安,則拒絕了球迷們想把花放入樓底的要求。他說,根據上級要求,鮮花和紀念物只能擺放在大門口,并由他們進行“相關處理”。出于同情,他主動提出可以幫忙“把東西放得久一點”。而附近的環衛工人翟師傅告訴東方網記者,如今前來祭奠的人一年比一年少,同時也理性不少:“來了也不作聲,把花放下,或者把花瓣灑在綠化帶上,很快就走了。”

采訪結束后,東方網記者收到申花球迷發來的一條短信,只有短短幾個字: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。

記者手記:

不再有人山人海的慟哭和嘶喊,不再有警車救護車的燈光閃爍。除了零星的鮮花和刺眼的灰色大樓,這里很難看出曾發生過慘烈火災的痕跡。上海的初冬陽光明媚,不遠處傳來鞭炮聲,有婚禮車隊從馬路上駛過。附近樓里的居民們拎著剛買的小菜匆忙進出,沒有多望向大樓一眼。

交談中,西西媽媽雙眼紅腫,偶爾哽咽。也許是不想影響到小朋友的情緒,她顯得很克制、理性。遇到舊時街坊,說起現在的生活,才難得地露出笑容。

想起四年前網友在論壇上發表的一首詩《悼西西》中,令人潸然落淚的段落:媽媽的笑臉會重現 / 黎明會再次到達吧 / 生命就是這樣 / 無論長短 / 都只是一段無法登陸往昔的時間。

黎明再次到達了,小西西,你和外婆還好嗎?(記者 唐一泓)

分享到:1


在線客服
 
 
 聯系方式
銷售熱線:021-60516888
Email:shhq8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