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環球時報綜合報道】俄羅斯央行副行長本周表示,俄2015年初的通貨膨脹率很可能達到兩位數,創下數年來的首次。據《華爾街日報》3日報道,今年俄羅斯經濟有可能創下全球金融危機以來“最疲弱的增長速度”。俄經濟部3日預測明年俄經濟可能出現0.8%的負增長,與該部門此前預計明年俄經濟增長1.2%形成巨大反差,“俄經濟下滑的程度遠比此前預期嚴峻”。
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夏義善4日對《環球時報》表示,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對俄羅斯的威脅越來越大,俄國內形勢也很嚴峻。但從普京的國情咨文來看,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問題上,俄的態度還是非常堅決的。目前來看,俄羅斯會采取兩大措施扭轉目前的局面:首先是國內經濟轉型,從依賴石油的格局中擺脫出來;其次是加速發展與東方國家的關系,擺脫西方孤立俄羅斯的外交局面。
俄列瓦達民調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,58%的俄羅斯人希望普京2018年后繼續擔任總統,去年10月只有33%的人持這一觀點。面對制裁,31%的受訪者表示“任何問題都不會很嚴重”,86%表示“對生活在俄羅斯感到自豪”。列瓦達中心副主任格拉日丹金說:“這顯示出公眾抵御外部壓力的能力,這種心態即使不能持續數年,也能持續數月。”
《環球時報》記者在俄羅斯工作生活多年,與往年相比,這幾個月來的確出現了一些令人迷惑和擔憂的變化,物價的上漲是最先感受到的,但并非西方媒體所說的“暴漲”。俄羅斯經濟進入霜凍期,但百姓的生活并沒有受到“不可承受的嚴重影響”。俄羅斯獨特的文化傳統、國家情懷讓俄羅斯民眾更關心國家利益,而不是個人錢袋,他們對國家前景并不抱有“美妙幻想”,但對國家的未來從來不會失望。可以說,俄羅斯人對生活的態度與西方世界完全不一樣。向西方投降不僅不是普京的選擇,同時也不是俄羅斯多數民眾的選項。
夏義善對《環球時報》說,從歷史上來看,俄羅斯具有克服危局的傳統和民族精神,而普京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領導人,他能充分地調動俄羅斯人的民族主義。實際上,也只有把俄羅斯上下團結起來,才能盡快擺脫危局。
【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汪嘉波 環球時報記者 杜天琦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候濤】